我家有三个小孩,所以教育是首先我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我最纠结的问题。
不了解的人认为新西兰和澳洲基础教育很类似。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今年认真研究,实际考察后,我发现之前的想法可能还是有不小的偏差。我说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大学澳洲整体更强那是肯定的。新西兰分小学(Primary),初中(Intermediate)和高中(high school / college),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初中高中是合并的。
不管怎么分,大概的年份转换就是新西兰的1-13年级,对于澳大利亚的K-12年级。如果去澳洲,一般孩子是再读上一个学年同样的年级,如果是年中过去,那一般是降一个年级入读。
很多华人家庭是送到了私立学校的,一般在新西兰我们默认私校都是不错的,毕竟额外花了不少钱。私立教育体系我没有详细去了解,毕竟我们家在新西兰都是读公立。从成绩来看,新西兰排名前列的还是私立学校为主,公立学校为辅。但在为我们家三个小孩找学校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大区别的地方,那就是澳洲各州成绩排名前列的竟然是一些公立学校。再进一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些公立学校不是就近入学,而是采取考试录取的。这就是我观察到的澳洲和新西兰基础教育的第一个不同:
快班(Extension Class) V 精英学校(Selective School)
新西兰的公立教育是完全按照学区制度来的。我们家所在的区传统上都算是好学区,小学Campbells bay Primary, 中学Murrays bay Intermediate, 高中是Rangitoto college。刚来时,我以为好学区是成绩好,后来我才知道好学区说的是家长。因为过去新西兰的十分制打分系统,他说的是学校所在片区家庭年收入在新西兰的百分位区间。如果学校所在的社区家庭平均收入是新西兰前10%,那学校就是10分;反之如果平均收入是后10%,那可能就是1分。
这个分其实并不是来评价学校好坏的,而是用来核定政府应该投入的资金多少。高分的学校政府拨付的资金就少,反之亦然。但学校的运营是有成本的,学校将运营成本扣除政府拨款,剩下的缺口就摊给每个学生,一般叫捐款。高分学校,每年捐款可能是几百;低分学校,可能根本不需要。说到底就是,富裕的社区多出钱,穷困的社会少出钱,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新西兰公立教育体系特别强调公平性。
但新西兰初高中部分学校是有快班(Extension Class),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会有快班入学考试。如果你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你可以进入这些快班学习。新西兰有不少优秀的孩子其实都在公立学校的快班;但其他孩子和私立学校就有一定差距了。澳洲从year7开始就有精英学校(Selective School),这些单独的学校接受报名和考试,录取的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在这些学校学习,当然最后的成绩也是非常彪悍。以悉尼为例,2023年学术考试排名,前十全部是这些精英学校。
澳洲公立精英学校的设立原因我并不了解,但从结果来看,我猜是政府拿出一块额外的资金将学习特别突出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集中起来学习,让他们在和昂贵的私立学校学生的的学术竞争中保持优势,这样某种程度是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降低因为资源集中形成的阶层固化。这是和新西兰教育最显著的差别,因为新西兰高中的快班得到的额外资源还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老师的薪酬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好的老师真的是靠情怀在公立学校坚持。
但社会公共资源毕竟有限,所以除掉这些精英学校和比较强的私校,悉尼的其他公立学校就是从50名左右开始排了。送好的私校涉及较高的费用(特别考虑到我们家有三个小孩),精英公立学校需要考(机会相对还是比较小,我也不太想卷孩子),非精英排名靠前的公立学校需要买学区房(大部分都相当不便宜)。
我和老婆还没有想好,私校因为很多时候都要排队,所以不管去不去澳洲,我们还是半年前申请了悉尼和墨尔本的几所私立学校。目前为老大拿了三个私立学校明年的offer,这样如果真过去,不至于彻底放弃私立学校这个选择。另外,老大自己有想法想考精英学校,所以我也给她申请了3个学校,并在8月初参加了两场精英学校的录取考试(这个下一篇单独讲)。老二和老三暂时先不考虑这些事情,附近找好点的公立小学先读书是首选了。因为澳洲的主要差别还是在7年纪以后的部分,小学阶段我觉得也还好。
澳新基础教育的差别,其实我们毕竟并没有过去,所以不够了解。但因为新西兰过去澳洲的朋友比较多,我(因为在澳洲呆过一年半)也有一些澳洲的朋友,所以还有一些来自于他们的反馈,那就是澳洲整体教育文化和新西兰有一些不同。因为不止一个人和我说,澳洲学校学习抓得太紧了。
“放羊”的新西兰 V “内卷”的澳洲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 我需要打引号。因为我不觉得新西兰是放羊,当然我也不觉得澳洲是内卷,但这两个词又确实能够一定程度表现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多新西兰过去澳洲的朋友都因为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觉得新西兰太散漫了。这个批评其实主要指公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并不是这样。关于新西兰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是否太低,我觉得可能要辩证看待。
我家老大读高中,两个小的在小学,我的观察和看法也是逐渐变化的。老大小学成绩还可以,但中学没能进快班;中学两年也还可以,但高中入学还是没能考上快班。她属于那种在能进快班的边缘的孩子,但又缺那么一点点。但她的year 9是爆发的一年,成绩迅速提升,年末还成为年级当年极少的几个在year 10升快班的学生。她自己给自己设立了很高的成绩要求,我作为父亲内心真的为女儿的状态感到开心和骄傲。
女儿成绩一般时,我说自己完全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会尝试告诉自己,在新西兰长大的孩子,只要真想学个技能和工作也不是难事。但老大这一年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觉得首先我老婆还是抓得紧,总是不断提醒孩子们要重视学习,让他们明白这点真的很重要。其次,虽然没有给女儿报线下补习班,但一周一次的数学网课还是很有帮助的。网课上起来很方便,而且每周学校有不懂的,我也鼓励女儿直接网课时问老师(其实我个人挺推荐)。
另外,她高中第一年很幸运遇到了个特别好的数学老师。他发现女儿很爱问问题,所以下课了都还会继续辅导并给一些更有挑战的问题。数学是女儿在这一年里迅速建立学习自信的关键。我觉得新西兰看起来“放羊”的公立教育其实也有自己的长处。因为不那么着急见成果,所以孩子可以用较长的时间打基础。有些时候放羊也是意义的,比如1+1=2,这里的孩子反复做的练习其实告诉他们这并不简单是个加法,还有很多不同的场景意义。其实每个孩子智力发育进展是不同的,至少在小学阶段只要成绩不是特别差,那都是可以在初中甚至高中很快赶上来的。
我也在想,老大的这种情况,如果在澳洲公立教育体系可能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在year 7就开始考精英学校,如果她那个时候进不去,在公立教育体系里面就拉开了一定距离。因为其他年级(11年纪除外)理论上你还可以考精英学校,但难度大大增加了,因为每个年纪的学位是固定的,除非有人离开,否则不会录取新人。
所以,澳洲很多华人家长小学就开始了考精英的路。如果是私立学校,学术音乐体育肯定要兼顾;但公立教育体系内,孩子可能就会“内卷”学术为主了。所以我听到很多从新西兰去澳洲的家长抱怨,说孩子过去读小学,感觉没有新西兰时那么活泼和有灵性。但我觉得澳洲那么大,可能这些家长的感受还是主观的。华人和其他新移民肯定是崇尚拼学术的,因为这个比较有保障,而且成功率也高。但我相信不同社区的家长应该会有不同的态度,学校也会有不同的亚文化。
新西兰这种制度应该说更有包容性,一个孩子哪怕晚一点开始找到学习状态,你都还有机会追上去。类似情况,澳洲公立教育体系可能比较早就被甩开了。另外,就是新西兰这种制度将来能不能继续呢?我也说不准。那个对女儿有着巨大帮助的数学老师在去年年末就去了奥克兰的一家知名私校,老师和孩子们说自己也有家庭需要用钱,那么能够支付更高的工资,女儿说挺能理解老师的决定。
是啊,老师也是人,新西兰过去有很多靠情怀和价值观在公立学校坚持的优秀教师。但随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最终去私立学校,尤其是年轻老师。制度不能对抗人性,澳洲的精英学校老师薪酬是按市场匹配的,所以能够留得住人才。从趋势来看,新西兰可能将来不得不面对调整。
没有本质区别的澳新两国
说到这里,想聊下基础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当然,首先是让一个人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身心健康的人;这点来说,我觉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差别都不大,这里长大的孩子大概率都能接纳多元文化,同时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其次,教育是为今后的职业提供路径,这点来说,我觉得澳新两国都有很好的兜底,一个人并不是只有读大学才能赚钱养家,这两个国家都有大量技术蓝领拿着很好的收入。
所以,说澳大利亚“卷”也只是相对新西兰而言。但从根本来看,这两个国家都一样属于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很成熟,自然资源丰富,国民教育水平较高。这两个国家的普通国民,只要你有勤劳的双手,愿意学习,安居乐业其实真不难。这点从很多一无所有来到这里,然后过上了体面生活的新移民身上展现得最凌厉尽致。
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就像悉尼的知名教育版主Patrick说的,来悉尼就尽情享受这里的各类便利,当然也要尽量拥抱各种卷,想鸡娃的可以尽情鸡,这里有最完整的卷娃产业链帮助你;不想鸡,这里也有大把其他选择。从这个意义来说,澳洲就是大号新西兰,悉尼就是大号的奥克兰。所以,关于去澳洲后的孩子教育问题,不知道有计划去澳洲,或已经去了澳洲的新西兰华人朋友,你们是怎么考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