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27日
上上拿奖的当天晚上,孩子他爸写的《SUNNY的校长奖》就发稿了,而且还写得温情细腻,实属不易。只是我觉得,大家冲着题目点进来,可能还会关心以下几点:
一:这奖有多厉害?
二:奖状上写的什么?
三:她凭啥得奖?
于是我就自告奋勇为大家补充一下吧。这次拿奖,上上很激动,她爸也颇觉惊喜,我却是很淡定——因为我之前就已经预感到了(第六感)。
这奖牛吗?
新西兰的小学一年有四个学期,校长奖一个学期发一次。由老师提名,校长审批。目前全校900多人,这次获奖的有32人,一个班30人左右,也就是一般每班一人(也有的班会空缺)。上上作为班上开年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获奖者,说明她最近表现确实还可以。
但是,新西兰小学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是很优秀的。她这次拿了,接下来的一两年可能没有了(当然也有特别优秀的学生6年内会拿两三次)。六年小学下来,其实能拿到这个奖的孩子也不少。所以说,这也实在算不上是多么了不得的大奖。只能算作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并且让某些父母(比如我)沾沾自喜得瑟几天罢了。
奖状到底写了啥?

校长的评语。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深知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好学;有礼貌,尊重别人;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当为同学中的表率。”然后下面是校长的亲笔签名。
这奖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答案就在评语里。其实上上未必就做得最好,只是从评语当中,可以看出,学校看重的是哪几点。
1. 勤奋
学习不能拖后腿,这是基本条件。老师也是人,他也有教学指标的(比如学期末每个孩子要达到教育部某个标准),而且班上总有调皮的孩子,他也不容易。虽然这边的老师都是就算憋出内伤也不会打骂孩子,但你学习让他省心,他自然高兴,一高兴,便忍不住给你发奖了。人之常情。
总体学习不拖后腿的情况下,若能有一项比较突出,便更容易出彩。上上这学期进步最大的是阅读,让老师很满意。教育部对阅读进度有颜色分类,她同龄的孩子很多是紫色的,而她已经过了紫/金/银色,到了翡翠色接近红宝色,超过了她的年龄阶段。这其实是跟她的努力和坚持分不开的。(关于阅读,如有需要,我可以另外再写一篇)
2. 尊重别人
这一点,我觉得其实是最难的。学校的校训是:“Not self, but service”(忘我,服务)。这边从幼儿园开始,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respect 尊重“。凡事要先考虑到别人,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尊重公共设施。
“尊重”体现在很多小细节当中。比如说,当你在用厕所的时候,你能想到“下一个人”利用时候的便利;当你在图书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时候,你能考虑到别人而不大声喧哗;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能做到耐心等待,而不是贸然插嘴。别说是小孩,就算是大人,也很难做到“先考虑别人”。这是一辈子的修行。
3. 团队合作
“Teamwork”也是新西兰教育中着重强调的。我认为有几点比较重要的理念:倾听(了解别人所想),沟通(说出自己的理由),互相帮忙,贡献自己的能力,给别人表现的机会(这点最难做到),达成一致意见。
学校经常会有一些团体作业,比如一起完成一件艺术品等等。而且非常注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尤其是团体项目,是很好的团队精神的训练。
4. 创新
我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看待她的创新(也许老师只是顺口多表扬一句罢了),但是却知道,学校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每一个小孩子都是很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和引导。学校有一间很大的Art Room(艺术创作室),里面各种各样的废品材料,比如家里丢弃的牛奶瓶盖,罐头盒子,装鸡蛋的塑料壳,废纸诸如此类。小孩在里面捣腾,经常能带回一些让你惊喜的东西。比如说“汽车”的主题,每个孩子自选的材料都会不一样,做出来的车也会各有千秋。
后记
这些奖对考初中有帮助吗?没有。新西兰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按照地域学区划分的,家住哪里,就上学区内的学校。(所以好学区的房子价格也会比较贵,跟国内的学区房一个道理)
每个学校的奖励制度都不一样,总的来说都是很注重激励的。上上所在的小学,全校性的奖励,除了一学期一次的校长奖,还有“Kiwi Spirit Award”(新西兰精神奖),主要奖励学生对学校与社会的贡献、合作精神之类的。平日里,老师也会根据小朋友的表现发各种各样的小奖状。毕业时也会有各样的荣誉证书。总之,不一定是成绩好才有奖。另外,对于有特别需要的学生(比如有生理或心理缺陷),国家政府还会有很多专门设立的奖项和助学金。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班上那么多同学,老师也不可能一一照顾到。小孩子又很渴望得到表扬,怎么办?在家里多表扬。事无巨细,做的好的当场就要表扬。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
一不小心说多了。其实身边有很多朋友,她们的孩子才是真的特别优秀有教养,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也不怕大家笑话。而且再说回来,“校长奖”真的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奖。
上上还小,一切都言之过早。成长的过程就像弹钢琴,现在弹得再好,能否弹出令人惊叹的乐章,要到10年20年后才能知晓。此阶段,只求她享受学习的过程,开心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