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nny 校长奖 新西兰小学生
In

2020年4月21日

晚饭的时候,老大说她对上Intermediate School (初中)有一点焦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听同学讲,初中会有更多的学习,听说竞争会激烈一些,而且老师更多会是讲知识,不会太管同学之间的小冲突和矛盾。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回忆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有过焦虑的感觉。记得当时父亲还专门为我暑假报了工人文化宫的少儿英语班,为初中入学开始学习英语做一些准备。但父亲可能是无意中好心办了坏事,因为那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因为报名的时候其实其他人已经学了一周,那个老师教得又很快,所以我一直都存在跟不上的问题。本来就只有3周的课程,结束的时候我虽然也记住了几个字母和单词,但因为和其他人有明显差距,所以反而把自己对英语的信心搞没了。

初中开学后,我对英语的学习有了阴影。中国学英语一上来得学音标和语法,我理解能力不行,完全是学得云里雾里,而对背单词我更是始终不得法。我记得香蕉banana这个词当时耗了我好几天,因为我在努力记住每个字母和它的顺序。英语始终在全班倒数5名以内,这种状态持续到我高考,英语始终是我的短板,也深深的伤了我的自尊。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影响着我们的自信程度和自尊,而这种评价至少来自于两个维度,一个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是自己理解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哪一个维度,其实都挺不容易,因为我们自己身陷其中反而难以看清。

苏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认识人性的弱点,从旁人的角度往往更为客观;但让我们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就很难,因为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我只能告诉她,焦虑很正常,爸爸像她的年纪也有过这样的焦虑。焦虑本身也是好事,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好的开始准备起来,去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但这个说法显然并不能完全让她平息下来,和成人一样,懂道理和过好人生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有时候需要父母寻找机会去启发。

罗伯特.费尔德曼在《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里提到过这种现象,儿童在10-12岁间会出现自尊的改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处于小学升中学的特别时期,新环境带来自尊的下降,有的儿童会陷入低自尊-很低的成绩预期-减少努力/高焦虑-实际的失败-低自尊 这样的失败循环。事实上我大学以前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就是这样,要打破循环并不容易。

我为了挣脱这个负循环有过两次努力。第一次是初二暑假,我选择了物理和化学这两个我相对强一点的科目,用了一个暑假刻苦自学,在初三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就将我的总分从全班62名(72人)提高到第6名;并在第三次月考拿到物理和化学的全班第一,总分达到第4名。这是回避了主要矛盾,通过在其他领域(物理化学)努力去增加自信和自尊。

但我完全走出英语学习的负循环还是在进大学以后。有一天我在听四级听力的时候跟读,在一个瞬间我突然开窍,原来英语是有音节的。其实想起来老师也讲过,但我没有 理解。从那以后,我背单词如鱼得水,不但顺利考过四级,还顺带着大幅超过及格线过了六级英语考试。至此,我才彻底走出了困扰自己8年的英语学习负循环。

有过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能理解女儿人生路上的迷茫。问题也许有所不同,但帮助她建立正循环是最重要的。她和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不缺勤奋,那就要从提高自尊,降低焦虑上去努力。但这些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和时机,就饭桌上我的谈话显然没达到效果,她仍然对老师可能会不再过多的管同学之间的纠纷感到迷茫。

老大是个很乖巧的孩子,所以在学校很讨老师的喜欢,小学一年级就拿到了校长奖,后面几任老师都是蛮喜欢她的善解人意,谦让和勤勉。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略羞涩的孩子,在同学面前会有些腼腆,这也是她对即将进入初中的人际关系有压力的地方。

我暂时没有想好接下来怎么开导她。

我去洗碗的时候,我的亲子教育好搭档(我老婆)接着和她聊天。她宽慰老大,因为还有弟弟妹妹,所以她做为一个姐姐其实很多时候很会照顾弟弟妹妹。这些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因为不是每个小孩子都是哥哥或姐姐。所以,我们家庭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社交,老婆告诉女儿她的社交能力其实不错的,不用太过担心。

水龙头哗哗的响声,我没有听到女儿的回答。突然老婆说:“你闺女说了一句好美的话啊,我从来都没有听过。”。我赶紧走过去问个究竟,让老大再说一遍,让爸爸也听听。

她腼腆的笑了笑,下巴略回收了一下,说:“我问妈妈,她是不是想说‘蝴蝶的翅膀很漂亮,但它自己看不到’”。听到这句话,我愣了一下,转念再一想,这是一句多么美好而寓意深刻的话啊。

她明白了老婆想说的意思,而且还用如此奇妙且富于诗意的句子予以回应。我问她是怎么想到这句话的?她告诉我是一本看过的书上写的。阅读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而将你学到或读到的美好映射到生活中,那更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好。

看着老大微笑而稚嫩的脸庞,一股暖流某名的涌上我的心头。昨天我写的《孩子的教育里,什么最重要?》提到我理解的教育中三个最重要的事情,其中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其一。我们读书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型的知识,有时候也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也包括我们自己。

蝴蝶拥有复杂的复眼,所以它能看到270度的世界;即便如此,因为角度问题,她也无法看清自己的美丽。很多时候,我们人也是如此。但一个有智慧的人却可以走出这种约束,能看到自己的美好,活得积极乐观。

Butterflies can’t see their wings. 

They can’t see 

how truly beautiful they are, 

but everyone else can. 

People are like that as well.

蝴蝶看不到自己的翅膀。

每个人都能看到蝴蝶的美,

蝴蝶自己却看不到。

我们人也是如此。

Author

bytony005@gmail.com

Related Posts

新西兰 小学生 疫情复课 街头 2022

没有合影的毕业照

2022年2月3日 不知道有多少新西兰朋友送孩子回学校了。 今天早上,老二和老三的小学开学了。她(他)们盼开学很久很久了,在家里还是不如学校,那里有更多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姐姐昨天已经上学,因为她在的中学早一天已经开学了。 为了开学做准备,我们上周已经带着三个孩子去Rosedale太平旁边的诊所打了儿童疫苗。本来以为其他几个地方也可以的,结果Sunnynook和Mairangi Bay的诊所都打不了。 打针时有个小插曲挺有意思。那天来诊所的主要都是带孩子打疫苗的,我们家–三个和前面的小孩子都还挺淡定,自己走进去自己走出来,全程很顺利。后面一个8-9岁的男孩子比较怕,结果是父母一起上按住打的,小家伙一直咆哮,是真的咆哮。结果后面的小朋友进去的时候脸色都变了,都害怕起来,还有一个小姑娘本来自己进去了,又叫妈妈出来陪她进去。 人是社会动物,很多时候是会受周围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当小朋友排队打疫苗时,大家都觉得打针并不可怕,病毒也不可怕;但这种平衡和氛围被打乱的时候,就会形成新的情绪和气氛。我没有笑那个小朋友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插曲挺好的诠释了这两年我们面对疫情的一些社会反应。 三个人打完都没有啥反应,老三当晚有过很轻微的发烧,但没有什么处理就好了。 新学年她已经是Year 8了,两年的初中已经过了一半。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一起聊天,特别是她第一天的新鲜事。她挺平静,说一切照旧,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一起用纸板做了一个桥。上个学期在的同学,大部分也都回来上学了。 突然Sunny问我:“爸爸你说,今年还会有Lockdown吗?” 我看着她定定的说:“我个人觉得不应该再有封城了,因为越来越多国家连普通防疫措施都在取消了,我们不能一直生活在孤岛上。”。 Sunny笑着她说明天学校要照相。 这有点让人意外,一般学校照相都是下半年才做的事情啊?作为孩子们这一年的纪念,有个人照和班级集体照,这才开学啊,马上就照相? 她说也觉得奇怪,好像学校的意思是早点拍,免得年底拍又有变故,到时候有些人没来得及拍就不来学校了。说这些的时候她是笑着说的,因为她觉得如果不太可能封城了,那还会有啥特别的事情连照片都不可以拍呢? 接下来她又有一些沮丧的说,这次学校不安排集体照,原因可能因为是要保持社交距离。这让我有点奇怪,我问她在学校可能做到保持社交距离吗?她说那是不可能的啊。Sunny说自己很难理解,而且真的很希望有自己的班级集体照,因为从小学开始,每年都有,去年封城都最后有一张,今年却不能拥有。 我建议她和老师聊聊自己的想法,她说不太想这样做。我开玩笑说那我要举个牌子到学校去示威,她说如果你是开玩笑那就无所谓,如果是认真的,那还是不要了。听我们聊天的老三Roy觉得挺好玩,说他想帮姐姐去举牌子。 Sunny特别希望生活能恢复到以前的节奏,我能理解这张可能没有的合影的毕业照(因为今年是中学最后一年)会是一些遗憾。我猜学校不想承担这个责任,孩子们一起学校玩耍,如果感染了病毒,没有人会被指责;但学校组织拍集体照如果造成感染病毒,可能会有家长来指责。社会割裂从来都有,只是因为疫情,有些割裂可以如此坦然公开而已。 我安慰Sunny,生活永远不会恢复到过去,即便没有新冠病毒这个事情,生活也是不会恢复到过去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前进,时间从不后退。但我们可以尽量弥补一些遗憾,所以这个学期的Camp爸爸妈妈为她还是报了名。她很开心,毕竟去年的Camp就因为疫情取消了。 这种照相的小事肯定不是政府对学校的要求,但一个天天把疫情挂嘴边谈的政府,肯定会对社会氛围影响甚多。好像总理阿顿今天会公布新西兰接下来开放边境的时间节点,她的支持率已经连续破新低,越来越多新西兰人没有耐心听她说教,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 希望2022年, 一切都开始正常化起来, 不让我们在很多普通的小事上留下太多遗憾。

Read out all
新西兰 小学
In

排行老二的那个孩子

2017年3月24日 平衡的终结者,老二  “ 二 ”这个词 [拼音] [èr] 百度词条释义: 1.数名; 2.双,比; 3.两样,别的,不同的。它是一个数字,在表示顺序时,它是代表第一个后面的一个,在很多情况还代表其他等含义。我这里取其做顺序时的意思为主,既 排行老二的孩子;同时也取“不同的”释义,即那个挺不一样的排老二的孩子。 国家生育政策开放后,越来越多家庭计划生老二。可生老二还真不是简单的增加了一个添丁增口这么简单,他/她的到来很可能会打破家庭现有的平衡,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来适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但父母总是愚钝的发现这一点。我不批评别人,我是说我自己。简单介绍一下情况,我家三个娃,老大SUNNY(6岁),老二GRACE(3岁),老三ROY(2岁)。 听说三个娃的家庭90%的情况是女女男的结构,这个数据有没有依据我不清楚,但对我家来说是如此。因为工作忙,家里都是老婆和父母管的多,我的陪伴不是太够。但去年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开始思考父母该怎么和孩子们相处,尤其是和老二相处。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晚餐后的家庭时光,SUNNY爱唱歌跳舞,所以就唱起了一首回国听来的儿歌。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直到SUNNY唱到“……爱我你就抱抱我,爸爸妈妈最爱我……”。这句词唱到第二遍时,事情发生变化了: GRACE悠悠的说“爸爸妈妈最爱的是我” SUNNY乐呵呵的说:“这个歌词就是这样的” GRACE: “爸爸妈妈最爱的是我” SUNNY :“爸爸妈妈最爱我,歌词就是这样的…” GRACE:“BALABALA…….” SUNNY:“BALABALA… ROY :“呵呵呵呵呵…..” 最后我只能安慰两个小姐妹,这个歌词确实是这样写的。因为大多数小朋友是没有弟弟妹妹的,所以没有考虑到我们的情况。SUNNY可以唱歌的时候改造一下,“最”改成“都”爱我,这样就政治正确了。 但从那以后,我就很认真的开始思考这个二孩子的敏感的心在想什么呢?我原以为我们都是很开明公平的父母,但是不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呢? 老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吓一跳。百度检索“家里排行老二”能出来一堆信息。而且相当多都是负面的,知乎里面查一下,也是如此。 我是惊讶的,一是,原来计划生育这么多年,其实还是有众多家庭突破重重防线生育了二胎,高瞻远瞩的为延缓国家老龄化做出了贡献;二是,这么多委屈的二娃们(大多已经成年)在网上发泄这自己这么多年的委屈和痛苦。 看着这些,我心里紧张起来。想想我们家可爱的二丫头原来脑海里的童年可能和我想象的我给与她的童年差别如此之大,我这个做父亲可会内疚一辈子。GRACE是个多么单纯活泼可爱的孩子啊,为什么那么多成年的二娃会有那么多不幸的童年?是不是我观察不够?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很多生活细节。 我对老二的观察...

Read out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