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这组客人,我作为导游的工作就暂时中止了。感谢客人一家给了我这份信任,在2月国内疫情扑朔迷离的时候,选择让我陪伴她们度过了这段特殊的日子。考虑到中国那个时候疫情还非常严重,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我决定后面只开优步不接游客了。再说了,也没游客了,因为机票原因春节滞留下来的游客也基本走的七七八八了。
我开了大概一周多的优步。隔行如隔山,我开优步每天的营业额大概只能在$180-$300之间,但我在的“优步鸡血群”的高手们常能晒出$400+的日结单,大家开车的时间还差不多,有时我都感慨是不是在一个城市开车。
群里的高手们有时会分享一些真真假假的经验,我的感觉这活和钓鱼有点类似,很多道理都是通的。这个话题今天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实际情况就像人生一样,道理都懂,但你不一定过得好一生,我还是没在优步上赚到啥大钱。当然,也可能我开优步时很多时候更关注和客人聊天收集故事了,没把精力集中在赚钱上。
优步接单时是有客人名字的,你可以选择接单,也可以选择拒单。真正的高手从名字和上车地点都能判断出来是不是机场单,你说牛不牛?呵呵。开玩笑了啊,也不是十拿九稳,我也是群里听说的,我自己没这个本事。
接到A的订单时,我并不知道她是华人。我也不怎么选单,基本都是随机模式。开到那条街时,我依稀记得我曾在那里接过一个华人接送机的订单。停好车后,我看到是一个华人妈妈带着个十岁上下的女孩,身边有几个大行李箱,这让我略有一些心慌。因为这是那几天里我开优步接到的第一次华人客户,而且她们一看就是国内来的游客。
长住这里的华人一般比较“土”,这是一种感觉啊,并不是说真的很土。我自己就是这样,好像来这里之后对物质的东西不知不觉就不留意了。一个是这里难捞钱,另一个这里没处花。我说这话不代表全部啊,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移民新西兰后还雄心万丈的大部分都拿了永居回国,或去美国,澳洲了。
送她们出来的房东是位华人,看她们告别的那个感觉,我想她们应该是朋友,而这位同胞应该是带孩子来微留学的。但我只猜对了一半。上车后一看行程20多分钟,再看导航的方向,我还以为是去机场。可目的地却是Manuka中心那里,应该是一家酒店,挺奇怪的,这更像是搬家。
这位妈妈说话给人的感觉很彬彬有礼。聊下来也确认了我的猜测,她确实是带孩子来微留学的,这也是搬家。不过那位华人不是她们朋友,而是她们短期租住的房东。本来的微留学因为疫情其实告吹了,回程航班也取消了。改签后的日期要到2周以后,她们本想继续在房东这里住,但房东已经在AIRBNB被其他人预订了,所以只能住酒店。
微留学因为签证简单(旅游签证即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但这次疫情也是重灾区,很多做这行的朋友都受到了影响。处理得好的采取了延期的方式,但对于入境以后无法入学的就比较尴尬了,很容易就产生经济纠纷。我在写这个系列的时候,还有一位住汉密尔顿从事微留学的读者和我交流,因为她就遇到了类似的麻烦。
在那段每天都有新消息,移民局,学校,教育局,航空公司每天都有新消息的时候,比如不同学校对于需要隔离多久再入学就有不同规定;比如微留学终包含的旅游部分可能已经和对方司导产生了部分定金等等。处理微留学这种业务的善后工作比旅游要复杂得多,这种时候仅仅靠双方互相理解就和难处理了,有些时候还得看合同,或者临时变化后的口头协商内容以及方式了。
路上我们聊到中国经济发展对新西兰旅游业的支持。客人就提到新西兰人没有她想象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她举例说,房东带她去上班的公司,那个老板说想攒钱买的名牌包包之类,她可以轻松就买下来。为避免读者误会,我需要特别说明客人并不是炫耀的语气,她只是陈述了一个自己看到的现实。
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这些年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提高了很多。但是,像她们这样每年能拿出来几十万用于子女教育的家庭,毕竟在中国还是属于最富裕的那5%-10%,拿她们这样的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新西兰普通人比,那绝对是要远远高的,并不出奇。新西兰也有很多有钱人,一部分是本地人,一部分是世界各地移民来的富豪们,但我们不一定那么容易从穿衣用车识别出他们来。如果是我带团的游客,可能这类话题我就不说了。这位客人谈话非常大气得体,属于那种可以心平气又理性的探讨这类话题的人,所以我才选择了继续。
把她们放到了酒店,我顺便提醒了一下她选的这个区白天没问题,但附近晚上还是最好别出去。考虑到她们还有一个多星期才回国,可能奥克兰周边有逛一逛的需求,所以我们互相留了个微信。
在那之后,她确实和我联系过,但都只是咨询。不过那个时候我也基本都是在家休息了,再说了,就奥克兰市区逛逛,她能打优步就不用包车了,又便宜又方便。我从来也不想赚客人这种无谓的钱。
在这场疫情里,
她们就是我见过的最后一批中国游客。
能来新西兰旅游的客人呢,其实经济条件都不差。毕竟人均没个¥15000你还真没法在这里怎么玩,机票和餐宿就基本得这么多了,类似价格基本可以来个欧洲五国游了。所以能有空,有钱,有闲跑这么远来细品一个国家的中国游客,基本都去过一些国家了。在他们眼里,新西兰就属于那种繁华看尽,返朴归真想回归的那份原生态的单纯。
有的人对这份单纯的爱是火热而短暂的,
感受一下后又投身激情四射的生活,
他们只是这里的过客;
有的人对这份单纯的爱是不舍和怀恋的,
离开后会常回来看看这里的岁月静好,
他们成为了这里的常客;
还有的人对这份单纯的爱是一见钟情的,
来了就再也不想离开,
将自己的后半生留在这里,
他们就是这里生活的十几万华人。
这个国家并不完美,目前也正在经受新冠肺炎病毒的冲击。最近新增确诊以30%的速度迅速攀升,疫情已经开始呈现吃紧的感觉,我也收到了很多曾经带过团的客人的问候,他(她)们都说:“希望新西兰,这片世界最后的净土,能够抗住疫情的冲击。”。
短短一个月,完成了一个逆转,我曾经的这些游客朋友门从被我安慰转为了安慰我。我在感动的同时也有一些感慨,那就是写作是不能懒惰的。我在尝试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今天的心情和一个月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想准确表述就变得更为困难。人的记忆总是短暂的,这也是这个系列开篇时我尝试做的事情。很遗憾第一篇被删掉了,我会尝试练习一下《葵花宝典》后再发出来,和后面这10篇一起成为一个合集。
接下来我会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努力在我最有感触的时候就把他们记录下来。一方面是让亲友们放心,知道我们的真实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有一个清晰记录,今后可以回放思考,如果人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我会如何选择;最后,我也需要通过这件事去思考,我可以去推进新西兰这个国家在哪些方面今后能做得更好。
每次重大的社会事件,其实都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第一件我打算记录的事情都想好了,就是这个周六发生的事情,题目是《疫情下的新西兰:一个人的芭蕾舞课》,这个也会是一个断断续续的系列。